一文看陶瓷電容失效分析
2017-09-06 瀏覽量:304
來源:材料人網
多層片狀陶介電容器由陶瓷介質、端電極、金屬電極三種材料構成,失效形式為金屬電極和陶介之間層錯,電氣表現為受外力(如輕輕彎曲板子或用烙鐵頭碰一下)和溫度沖擊(如烙鐵焊接)時電容時好時壞。
多層片狀陶介電容器具體不良可分為:
1、熱擊失效
2、扭曲破裂失效
3、原材失效三個大類
(1)熱擊失效模式:
熱擊失效的原理是:在制造多層陶瓷電容時,使用各種兼容材料會導致內部出現張力的不同熱膨脹系數及導熱率。當溫度轉變率過大時就容易出現因熱擊而破裂的現象,這種破裂往往從結構最弱及機械結構最集中時發生,一般是在接近外露端接和中央陶瓷端接的界面處、產生最大機械張力的地方(一般在晶體最堅硬的四角),而熱擊則可能造成多種現象:
第一種是顯而易見的形如指甲狀或U-形的裂縫
.jpg)
第二種是隱藏在內的微小裂縫
.jpg)
第二種裂縫也會由裸露在外的中央部份,或陶瓷/端接界面的下部開始,并隨溫度的轉變,或于組裝進行時,順著扭曲而蔓延開來(見圖4)
.jpg)
第一種形如指甲狀或U-形的裂縫和第二種隱藏在內的微小裂縫,兩者的區別只是后者所受的張力較小,而引致的裂縫也較輕微。第一種引起的破裂明顯,一般可以在金相中測出,第二種只有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金相才可測。
(2)扭曲破裂失效
此種不良的可能性很多:按大類及表現可以分為兩種:
第一種情況、SMT階段導致的破裂失效
當進行零件的取放尤其是SMT階段零件取放時,取放的定中爪因為磨損、對位不準確,傾斜等造成的。由定中爪集中起來的壓力,會造成很大的壓力或切斷率,繼而形成破裂點。
這些破裂現象一般為可見的表面裂縫,或2至3個電極間的內部破裂;表面破裂一般會沿著最強的壓力線及陶瓷位移的方向。
.jpg)
真空檢拾頭導致的損壞或破裂﹐一般會在芯片的表面形成一個圓形或半月形的壓痕面積﹐并帶有不圓滑的邊緣。此外﹐這個半月形或圓形的裂縫直經也和吸頭相吻合。
另一個由吸頭所造成的損環﹐因拉力而造成的破裂﹐裂縫會由組件中央的一邊伸展到另一邊﹐這些裂縫可能會蔓延至組件的另一面﹐并且其粗糙的裂痕可能會令電容器的底部破損。
.jpg)
第二種、SMT之后生產階段導致的破裂失效
電路板切割﹑測試﹑背面組件和連接器安裝﹑及最后組裝時,若焊錫組件受到扭曲或在焊錫過程后把電路板拉直,都有可能造成‘扭曲破裂’這類的損壞。
在機械力作用下板材彎曲變形時,陶瓷的活動范圍受端位及焊點限制,破裂就會在陶瓷的端接界面處形成,這種破裂會從形成的位置開始,從45°角向端接蔓延開來。
.jpg)
(3)原材失效
多層陶瓷電容器通常具有2大類類足以損害產品可靠性的基本可見內部缺陷:
電極間失效及結合線破裂燃燒破裂。
這些缺陷都會造成電流過量,因而損害到組件的可靠性,詳細說明如下:
1、電極間失效及結合線破裂主要由陶瓷的高空隙,或電介質層與相對電極間存在的空隙引起,使電極間是電介質層裂開,成為潛伏性的漏電危機;
2、燃燒破裂的特性與電極垂直,且一般源自電極邊緣或終端。假如顯示出破裂是垂直的話,則它們應是由燃燒所引起;
.jpg)
備注:原材失效類中第一種失效因平行電容內部層結構分離程度不易測出,第三種垂直結構金相則能保證測出
結論:
由熱擊所造成的破裂會由表面蔓延至組件內部,而過大的機械性張力所引起的損害,則可由組件表面或內部形成,這些破損均會以近乎45°角的方向蔓延,至于原材失效,則會帶來與內部電極垂直或平行的破裂。
另外:熱擊破裂一般由一個端接蔓延至另一個端接﹐由取放機造成的破裂﹐則在端接下面出現多個破裂點﹐而因電路板扭曲而造成的損壞﹐通常則只有一個破裂點。
- 聯系我們
深圳美信總部
熱線:400-850-4050
蘇州美信
熱線:400-118-1002
北京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東莞美信
熱線:400-116-1002
廣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珠海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