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SP焊盤上錫不良失效分析
引言
OSP表面處理工藝具有控制簡單、成本低廉、表面平整等優點,越來越廣泛應用于PCB生產制造中。然而,在實際生產過程中,工藝不良、產品儲存或使用不當等都容易導致OSP板出現表面變色、膜厚不均勻、焊盤上錫不良、虛焊及焊錫不飽滿等問題。
本文以OSP焊盤上錫不良為例,分析其失效原因與機理,并提出改善建議。
一、案例背景
OSP 焊盤過兩次爐溫后,波峰焊出現嚴重的上錫不良。降低爐溫后,無可焊性問題。現進行測試分析,查找OSP焊盤上錫不良的原因。
二、分析過程
1. 外觀檢查
利用體視顯微鏡對上錫不良波峰焊點進行光學檢查。多數波峰焊點孔環表面存在明顯上錫不良現象,呈現退潤濕及不潤濕特征;不潤濕位置呈現OSP膜層顏色,疑似OSP膜層未被去除。
圖1. NG PCBA上錫不良波峰焊點外觀檢查照片
2. 表面分析
利用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對NG PCBA波峰焊點潤濕不良位置進行形貌觀察及成分分析。
潤濕不良位置表面平整,表面無明顯焊錫殘留現象;成分分析顯示,潤濕不良位置未發現明顯異常元素存在;Cl元素推測來自未去除OSP膜層成分,后續通過其他分析手段進一步確認。
圖2. NG PCBA波峰焊點潤濕不良位置形貌觀察及成分分析
3. 剖面分析
將潤濕不良位置切片、FIB切割后,利用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、FIB對截面形貌進行觀察分析,結果如下。
潤濕不良位置1無明顯焊錫殘留,形貌放大后,局部疑似OSP膜層殘留;潤濕不良位置2 FIB切割后,明顯發現OSP膜層殘留現象。
圖3. NG PCBA波峰焊點潤濕不良位置切片、FIB切割后截面形貌觀察照片
4. OSP膜層成分分析
為了表征OSP有機膜受熱分解程度及對比NG批次PCB光板(命名為樣品A)與對比PCB光板(命名為樣品B)OSP膜層成分是否存在差異,借助FT-IR及XPS分析手段分別對NG批次PCB光板、對比PCB光板、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(命名為樣品C)OSP膜層成分進行分析,結果如下。
4.1 FT-IR分析
如圖4所示,紅外光譜分析結果顯示:
①樣品A OSP膜紅外光譜信息弱,相較于樣品B OSP膜紅外光譜信息弱,表明樣品A OSP膜厚度可能較薄;
②樣品C OSP膜紅外光譜中出現了新的N-H官能團,表明OSP膜經過二次回流可能發生了結構變化。
圖4. OSP膜層紅外譜圖
4.2 XPS分析
XPS分析結果顯示:
①三個樣品孔環OSP膜表面主要測到 C/O/N/Cl/Cu/Si 等元素,樣品C表面也測到少量的Sn;
②三個樣品表面的Si主要判定為有機硅、N為有機氮、Cl的化學態包含有機氯和氯化銅;其中A和B樣品表面的成分比較接近:有機物有芳香環結構(π-π),銅主要為氯化亞銅(CuCl);而樣品C表面未測到明顯的芳香環結構,且有機物酯類比較明顯,銅主要為氫氧化銅【Cu(OH)2】和氯化亞銅(CuCl)的混合;
③樣品C表面測到的Sn主要為氧化錫。
圖5. XPS分析譜圖
5. OSP膜厚測試
利用FIB對樣品A、樣品B及樣品C OSP膜層分別進行觀察及厚度測量,結果如下:
①樣品A與樣品B OSP膜層形貌無明顯差異,但厚度差異明顯;
② 樣品A與樣品C OSP膜層形貌存在明顯差異,樣品C膜層內部彌散分布較多顆粒狀物質,而樣品A膜層未觀察到該現象;樣品A、樣品C膜層厚度較樣品B膜層厚度,明顯偏小。
圖6. FIB切割后OSP膜層觀察及膜層厚度測量結果
6. 上錫性驗證
為了確認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確實存在上錫不良現象及降低爐溫后上錫性變正常,對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及降低爐溫后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分別進行上錫性驗證。
(備注:降低爐溫后回流曲線滿足標準IPC 7530A-2017 群焊工藝溫度曲線指南(再流焊和波峰焊)中無鉛回流溫度要求。)
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浸錫后,多數通孔孔環表面發現明顯潤濕不良現象,而降低爐溫后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浸錫后,通孔孔環潤濕完好。
以上結果表明:當爐溫調低到標準IPC 7530A-2017 群焊工藝溫度曲線指南(再流焊和波峰焊)中無鉛回流溫度要求的范圍內時,NG批次PCB光板上錫正常,即NG批次PCB光板可焊性滿足標準要求;初始爐溫曲線峰值溫度最高245.3℃,位于標準IPC 7530A-2017 群焊工藝溫度曲線指南(再流焊和波峰焊)中無鉛回流溫度要求的上限。
圖7. 降低爐溫后的二次回流爐溫
圖8. 初始爐溫下二次回流爐溫
圖9. 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浸錫后外觀照片
圖10. 降低爐溫后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浸錫后外觀照片
7. 錫樣成分測試
參考標準JIS Z3910:2017 釬料分析方法,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對錫樣進行成分分析,結果如下:
錫樣為錫銀銅合金。對于波峰焊接錫爐成分,行業一般采用錫銅合金,以避免通孔孔銅被過度咬蝕,建議錫爐采用錫銅合金,但本案件中錫爐成分不是導致OSP上錫不良的原因。
三、總結分析
外觀檢查結果顯示:NG PCBA多數波峰焊點孔環表面存在明顯上錫不良現象,呈現退潤濕及不潤濕特征;不潤濕位置呈現OSP膜層顏色,疑似OSP膜層未被去除。
表面分析及剖面分析結果顯示:潤濕不良位置未發現明顯異常元素存在;潤濕不良位置FIB切割后,明顯發現OSP膜層殘留現象。
NG批次PCB光板及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OSP膜層成分分析結果顯示:①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較NG批次PCB光板,OSP膜紅外光譜中出現了新的N-H官能團,表明OSP膜經過二次回流發生了結構變化;②NG批次PCB光板,OSP膜層有機物有芳香環結構(π-π),銅主要為氯化亞銅(CuCl),而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OSP表面未測到明顯的芳香結構,且有機物酯類比較明顯,銅主要為氫氧化銅和氯化亞銅的混合。二者充分說明,二次回流后,OSP膜層成分發生了變化。
OSP膜層觀察與厚度測量結果顯示:NG批次PCB光板與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,OSP膜層形貌存在明顯差異,后者膜層內部彌散分布較多顆粒狀物質,而前者膜層未觀察到該現象。
上錫性驗證結果顯示:①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浸錫后,多數通孔孔環表面發現明顯潤濕不良現象,該結果表明,二次回流后OSP膜層形貌及成分的變化,確實可以導致上錫不良的發生;②降低爐溫后的二次回流NG批次PCB光板(回流曲線滿足標準IPC 7530A-2017 群焊工藝溫度曲線指南(再流焊和波峰焊)中無鉛回流溫度要求)浸錫后,通孔孔環潤濕完好,說明NG批次PCB光板可焊性滿足標準要求;③初始爐溫曲線峰值溫度最高245.3℃,位于標準IPC 7530A-2017 群焊工藝溫度曲線指南(再流焊和波峰焊)中無鉛回流溫度要求的上限。
對比NG批次PCB光板與對比PCB光板FT-IR、XPS及FIB分析結果可知:二者膜層成分比較接近:有機物有芳香環結構(π-π),銅主要為氯化亞銅(CuCl),但二者膜厚存在明顯差異,前者與后者OSP膜厚平均值分別為225.9nm、585.5nm,即NG批次PCB光板OSP膜厚明顯偏薄,故其相較于對比PCB光板,耐熱能力偏低。
四、結論與建議
綜上所述,二次回流后OSP膜上錫不良的原因包括:①相對較高的回流溫度;②OSP膜相對偏薄,耐熱能力相對偏低。
改善建議
1. 適當降低回流峰值溫度,避免OSP膜層承受較高溫度沖擊;
2. 適當增加OSP膜層厚度,提高其耐熱能力。
***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,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 ***
- 聯系我們
深圳美信總部
熱線:400-850-4050
蘇州美信
熱線:400-118-1002
北京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東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廣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柳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寧波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西安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