晶振內部晶片表面存在顆粒異物導致的失效
抓到你了!晶振內部晶片表面存在顆粒異物導致的失效
背景介紹
晶振在試制階段失效,經過多次高溫回流后測試出現高溫停振的現象,現檢測分析失效晶振和未使用的OK晶振進行分析,查找失效原因。
測試分析
1 外觀檢查
為確認晶振外觀是否存在不良的現象,對失效晶振進行外觀檢查。經分析,失效晶振正面、背面,側面都未發現明顯不良。
2 電性能測試
測試2pcs 失效晶振、1pcs OK晶振在常溫及高溫狀態下的電性能,測試發現NG1、NG2晶振在高溫狀態下,主要表現為輸出頻率偏移,等效電阻阻抗變大的現象,如表 1所示。
表1 晶振電性測試結果
3 CT掃描
為確認失效晶振內部結構是否存在異常,對NG2晶振進行了CT掃描,經分析在NG2晶振連接處有疑似開裂及翹起的現象,如圖1。
圖1 NG2 晶振 CT掃描形貌
4 切片分析
為確認失效晶振連接部位是否存在異常,對NG2晶振進行切片分析,觀察疑似翹起位置是否存在異常。經切片確認疑似翹起位置連接良好,未發現明顯異常,判定為由于metal起伏導致的CT誤判,如圖2所示。
圖2 NG2 晶振CT掃描形貌
5 開封觀察
為確認NG1晶振內部是否存在異常,對NG1和OK晶振進行開封,通過SEM觀察發現,NG1晶振晶片內部存在顆粒異物,晶振內部無異物;從異物1的SEM形貌發現,異物1疑似與晶片粘接,排除開封過程中引入的,如圖3所示。對NG1晶片表面的3個異物分別作了成分分析,對晶振本體的材料也做了成分分析,外來物質主要成分為C/O/Si/Ag/Fe/Ni等,如圖4,表2,表3所示。
圖3 NG1晶振SEM整體圖
圖4 NG1晶振膠體EDS和殼體EDS測試結果
表2 NG1晶振點膠點EDS測試結果
表3 NG1晶振殼體EDS測試結果
結論
晶振失效的原因為晶振內部晶片表面存在顆粒異物,高溫激發后導致輸出頻率及阻抗異常。
***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,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 ***
- 聯系我們
深圳美信總部
熱線:400-850-4050
蘇州美信
熱線:400-118-1002
北京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東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廣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柳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寧波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西安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