處理器CPU功能異常?拆解測一測
處理器CPU功能異常?拆解測一測
引言
某PCBA在使用時出現功能異常,經初步排查,為處理器上一CPU功能異常導致。將CPU進行拆解后,重新焊接,處理器故障消失。現對失效處理器(NG)和正常處理器(OK)、裸芯片進行失效分析,查找失效原因。
檢測分析
1 CT檢測和外觀檢查
首先對NG、OK處理器的CPU焊點進行三維CT掃描檢測,結果顯示失效處理器和正常處理器中,CPU焊點整體呈現均良好,未發現焊點存在明顯虛焊、枕頭效應、明顯裂紋等異常缺陷。
對NG、OK處理器的中CPU焊點進行外觀觀察,NG、OK處理器的CPU的BGA焊點未觀察到明顯開裂等異常現象。
圖1 NG處理器CPU焊點三維圖片
2 切片分析
為進一步確認失效原因,對失效處理器和正常處理器CPU以及裸芯片進行切片分析,觀察焊點情況,發現NG處理器CPU中邊角焊點存在完全開裂的現象,OK處理器CPU中邊角焊點存在部分開裂現象,且焊點開裂均發生在焊料與焊盤界面處;另NG、OK處理器CPU焊點中,無鉛焊球與錫膏可見明顯的分界線,兩者未充分融合;裸芯片切片中,無鉛焊球與芯片焊盤結合良好,未見明顯異常,如圖2-1、2-2、2-3所示。
綜上可知,導致處理器失效的直接原因為,CPU焊點存在斷裂開路現象,導致CPU功能失效。
圖2-1 NG處理器CPU失效焊點典型金相圖片
圖2-2 OK處理器CPU焊點典型金相圖片
圖2-3 裸芯片焊點典型金相圖片
3 SEM/EDS分析
為了進一步確認失效原因,利用SEM+EDS對切片處理器進行進一步的理化分析。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。
(1)NG處理器和OK處理器中,CPU所有焊點均表現為無鉛焊球與有鉛錫膏未充分融合,存在明顯的界限,且焊料與焊盤界面的IMC呈連續不均勻,成分為鎳銅錫合金,且Cu含量異常的高,部分焊點存在明顯鎳腐蝕;
(2)NG處理器中其他器件焊點中,焊料與焊盤界面IMC層連續均勻,成分為鎳錫合金,焊點亦存在明顯鎳腐蝕。
表1 各焊點對比結果
圖3-1 NG處理器CPU中A焊點SEM圖片
表2 NG處理器CPU中A焊點EDS結果(Wt%)
圖3-2 NG處理器CPU面其他器件焊點SEM圖片
表3 NG處理器CPU面其他器件EDS結果(wt%)
圖3-3 OK處理器CPU中A焊點SEM圖片
表4 OK處理器CPU中A焊點EDS結果(Wt%)
4 焊球分析
為確認裸器件中無鉛焊球中Cu的含量是否正常,利用ICP方法,取裸芯片上的焊球,對其進行成分測試,發現裸芯片無鉛焊球的Cu元素含量為0.651%(wt%),Ag元素含量為3.782%(wt%),根據焊球成分規格:Ag元素含量為3.76%,Cu元素含量為0.7%,該裸芯片上無鉛焊球中Cu含量在正常波動范圍內。
5 回流工藝曲線分析
通過切片分析結果可知,失效焊點中,無鉛焊球與有鉛錫膏未充分融合,說明在回流過程中,無鉛焊球的熔融時間不足,導致無鉛焊球與有鉛錫膏未充分融合在一起。由于該CPU屬于有鉛和無鉛混裝工藝,按照混裝工藝的要求,需要保證無鉛焊球(中間焊球)的液相線以上時間在20~25s,以保證無鉛焊球與有鉛錫膏充分融合,顯然失效焊點的工藝溫度明顯未達到要求。
結論
導致CPU功能異常直接原因為:CPU焊點開裂。導致焊點開裂的直接原因為:失效焊點中,焊料與焊盤界面形成鎳銅錫三元合金,其本身與鎳層結合力差,加之鎳層存在鎳腐蝕現象,嚴重弱化界面的機械強度,致使芯片在邊角的應力集中位置發生開裂失效。產生上述失效的根本原因主要與兩方面相關:(a)焊接工藝不當;(b)ENIG焊盤中鎳層存在明顯鎳腐蝕現象。
***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,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 ***
- 聯系我們
深圳美信總部
熱線:400-850-4050
蘇州美信
熱線:400-118-1002
北京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東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廣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柳州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寧波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
西安美信
熱線:400-850-4050